“石大師說”系列導師培訓交流沙龍活動(第四十六期—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

發布時間:2023-04-18浏覽次數:192

為加強師及學生對聲學海洋國際前沿的了解,2023414日下午,由PC加拿大飞飞专业预测主辦、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承辦的第四十六期“石大師說”系列導師培訓交流沙龍活動在工科E1504成功舉辦。本次沙龍以“聲學海洋學國際前沿學術沙龍”為主題,邀請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徐立軍、中國科學院海洋環流與波動重點實驗室任強做主旨報告。華中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通信學院李渝舟、海空學院張傑院長、崔學榮副院長、李世寶副院長參會,另有學院20餘名師生參加交流,會議由崔學榮副院長主持。



徐立軍教授,長期從事水聲通信信号處理工作,目前是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潛标無線實時化通訊系統研制”項目負責人,國家自然基金委重點項目“基于水聲傳感網絡的海洋環境參數獲取與處理”子課題負責人,同時任兩項國防預研項目負責人。作為技術負責人參加了多個自然基金重點項目。曾經參加科技部863重點專項“蛟龍”号載人潛水器水聲通信機研究項目,是“蛟龍”号水聲通信機的主要研發人員。因在“蛟龍”号載人潛水器水聲通信研究工作中表現突出,獲得2013年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徐立軍教授通過線上方式,就逆式聲層析儀裝備研發做主題報告,他針對我校自主設計的逆式聲層析儀水聲發射、接收電路進行了細緻指導,并給出了寶貴的改進建議。

任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海洋觀測、海洋裝備研發及中尺度海洋動力學研究,在Scientifc Reports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Climate Dynamics等國内外權威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2部、軟件著作權4項。擔任航次首席科學家10餘次,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東海調查項目、中科院海洋專項以及全球變化與海氣相互作用專項等。主持了國際上第三大規模的跨呂宋海峽CPIES陣列觀測,主導多種大型海洋裝備國産化研發海試應用,包括準實時潛标、MVPGliderAUV等,打破了國際技術封鎖。主持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任務(2項)、山東省自然科學青年基金以及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等。

任強副研究員就聲學海洋學及聲層析技術做主題報告,他主要針對使用逆式回聲儀設備的深海聲層析進行了介紹,分别針對其分析過程中的經驗模态構建、數據處理方法進行了彙報,并結合個人科研成果對台灣東部中尺度渦和黑潮的相互作用進行了介紹。

李渝舟,華中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通信學院,副教授、團委副書記,華中卓越學者,入選中國科協第三屆“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湖北省2018年度“楚天學者”計劃。主要從事水下寬帶智能無線通信、空-海寬帶智能無線通信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青年項目等多項國家級課題,在國際權威期刊及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第一/通訊作者SC論文20篇,其中中科院一區9篇、二區7(最高影響因子25.2,平均影響因子9.7)。獲得中國電子學會2016年度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陝西省2018年度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獲得華為無線2017優秀⏭➰項目獎,獲得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度“學術新人獎”、2019年度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

李渝舟副教授彙報了自己團隊水聲OFDM通信技術研究進展,剖析了差分相幹檢測技術在水聲OFDM通信中的應用潛力,重點介紹了在近盲抑擾、智能去噪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報告結束後,與會師生就聲學海洋學國際前沿、在研究中遇到的問題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專家給出了寶貴建議。

張傑院長認真聽取了報告,他指出海水的溫度、鹽度、流向和流速,都會對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産生影響,所以可利用聲波傳播的速度,反推聲波經過的水域的溫度、鹽度;用聲波往返傳播的速度差,反推測量水域的流速和流向,這是一種利用聲學方法在大範圍海域測量海洋水文特性的一種遙感技術,可以監視深遠海中的中尺度渦、内波等海洋動力過程,未來在海洋環境、海上安全、海上交通、海洋資源開發等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前景。他指出,該領域目前國内研究相對落後,仍然有很多科學問題需要解決,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當前,如何用最新的AI手段對傳統的聲學、海洋學進行技術革新,需要重點關注。張傑希望與會各單位能夠在“聲學+物理海洋”兩個領域,強強聯合、交叉融合,共同推進聲學海洋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的快速發展。

                                               (作者: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  成小芳  攝影:張宇)

Baidu
sogou